Middlesex University

中文名/译名
2026泰晤士排名
50
介绍+详细信息
Page 2 of 19

– 新演讲与戏剧学院成立
1962年——教育部将庞德斯恩德技术学院更名为恩菲尔德技术学院。
1964 – 圣凯瑟琳学院与 Berridge House 合并成立诸圣学院
1973 – 米德尔塞克斯理工学院成立
1974 – 特伦特帕克教育学院和新演讲与戏剧学院加入米德尔塞克斯理工学院
1978 – 诸圣学院关闭,建筑物(以及剩余的学生和一些教职员工)转移到米德尔塞克斯理工学院
1991 – 大卫·梅尔维​​尔 (David Melville) 成为第一任校长
1992 – 密德萨斯大学成立;里特尔的普拉特男爵夫人 (Baroness Platt of Writtle) 成为该大学的第一任校长;第一个海外区域办事处在吉隆坡成立
1994 – 伦敦舞蹈学院成为大学的一部分
1995 – 北伦敦健康学院成为大学的一部分;在欧洲设立区域办事处
1996 – 迈克尔·德里斯科尔 (Michael Driscoll) 成为校长;米德尔塞克斯大学荣获首个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女王周年奖
1998 年 – 与伦敦大学学院 (UCL) 联合从国家医疗服务体系 (NHS) 购买惠廷顿医院(拱门翼);第二次颁发女王周年奖;
1999 年 – 米德尔塞克斯获得“人才投资者”地位
2000 年 – 迪奇米尔勋爵谢泼德 (Lord Sheppard) 就任总理;猫山校区的国内设计与建筑博物馆向公众开放;米德尔塞克斯大学荣获第三届女王周年纪念奖;亨顿校园重建开始
2003年——2001年开始的品牌重塑工作完成,新的大学标志获得批准; Bounds Green 校园关闭;荣获女王企业奖
2004 年 – 伦敦体育学院在健康与社会科学学院内成立
2005 年 – 第一个海外校区在迪拜(阿联酋)开业;托特纳姆校区关闭,大部分项目转移到特伦特公园校区
2007 年 – 米德尔塞克斯媒体项目被政府创新、大学和技能部授予技能媒体学院地位
2008 年 – 恩菲尔德校区夏季关闭 – 项目、学生和教职员工搬迁至亨顿
2009 年 – 第二个海外校区在毛里求斯开业
2010年——在决定关闭教学项目和随后的拯救活动后,哲学研究中心和研究生项目搬迁至金斯顿大学
2011年——第二届女王企业奖;每年收取 9,000 英镑的学费——政府立法规定的最高学费;猫山 (Cat Hill) 关闭,搬迁至特伦特公园 (Trent Park) 和亨顿 (Hendon)。裁员 200 人,节省 1000 万英镑
2012 年 – 特伦特公园校区关闭,课程迁至亨顿的旗舰校区。
2013 年 – 关闭 Archway 校区并将课程转移至亨顿。所有英国人都在 Hendon 教学。第三个国际校区在马耳他开设
2015 – Tim Blackman 教授成为校长
2016 年 – 伦敦校区新宿舍“Unite Olympic Way”落成,为密德萨斯大学学生提供 700 间新房间。
2016 年 – 新大楼“论坛北”(伦敦校区)落成。 “Forum North”在一座令人印象深刻的环保建筑中设有艺术与设计、媒体与表演艺术以及科技设施。
2017 年 – 耗资 1800 万英镑的 Ritterman 大楼开业。它是英国第一家网络工厂的所在地
2018 – 密德萨斯大学学生会荣获年度学生会奖 ----

===重组===

2001年5月,该大学委托品牌咨询公司C Eye设计新标志。 2003年,以前的“M”标志被新的红色波浪线取代,旨在表达对学生需求的灵活和反应灵敏的方法。
在对其学术项目的可持续性进行审查后,该大学在 2005 年至 2006 年期间实施了一系列削减。 2005年底,学校决定停止提供历史课程,试图减少1000万英镑的赤字。这一决定遭到了米德尔塞克斯学生会和全国学生会的敌意。在其他节省成本的举措中,该大学自愿裁员 175 人,其中包括 33 名学术人员,此举旨在节省 500 万英镑。
自 2000 年以来,米德尔塞克斯大学开始实施“更少、更好的校园”战略,以降低成本并提高其长期可持续性。该战略转化为处置贝德福德、汉普斯特德和伍德格林的几个小型艺术校园,以及邦兹格林、恩菲尔德和托特纳姆的较大但仍然不经济且缺乏吸引力的校园。该大学还关闭了北伦敦商业园的企业服务大楼,并整合了亨顿这些地点的大部分功能,旨在容纳几乎所有位于伦敦的教学。
2010年,米德尔塞克斯大学宣布关闭其哲学部门,因为该部门被认为在财务上不可持续。尽管该院系在 2001 年研究评估活动中获得 5 分,但在 2008 年最新的研究评估活动 (RAE) 中成为排名最高的院系。一场国际支持运动迅速组织起来,加亚特里·查克拉沃蒂·斯皮瓦克 (Gayatri Chakravorty Spivak)、让-吕克·南希 (Jean-Luc Nancy)、斯拉沃伊·齐泽克 (Slavoj Žizek)、艾蒂安·巴利巴尔 (Étienne Balibar)、大卫·哈维 …

Page 2 of 19
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