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维基】
【繁体中文转简体中文】
【英文维基AI译文】
乌西努斯学院是宾夕法尼亚州科利奇维尔的一所私立文理学院。它成立于 1869 年,校园占地 170 英亩(0.69 平方公里)。乌西努斯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 1848 年的弗里兰神学院。其 1.27 亿美元的捐赠基金为大约 1,500 名学生提供支持。学生从 60 门学习课程中进行选择。
==历史==
=== 19 世纪 ===
1867年,德国归正会成员开始计划建立一所基督教学院。创始人希望建立一所替代宾夕法尼亚州默瑟斯堡神学院(现兰开斯特神学院)的学校,他们认为这所学校对传统改革宗信仰越来越异端。
两年后,该学院获得宾夕法尼亚州立法机构的特许,开始在托德学校(成立于 1832 年)和邻近的弗里兰神学院(成立于 1848 年)的场地上运营。约翰·邦伯格 (John Bomberger) 从 1869 年一直担任该学院的首任院长,直至 1890 年去世。邦伯格提议以 16 世纪德国神学家、新教改革派人物撒迦利亚·乌尔西努斯 (Zacharias Ursinus) 的名字命名该学院。
1870 年,学院于 9 月开始教学; 10月4日,慈运连文学社成立。多年来,“Zwing”及其竞争对手协会 Schaff 的年度开幕会议都是学生年度的重大活动。
1880 年宾夕法尼亚女子学院关闭的直接后果是 1881 年首次招收女性。1885 年成立了一个独立的女性文学社团 The Olevian。
弗里兰镇于 1896 年正式合并为科利奇维尔自治市。雷丁铁路于 1869 年将其命名为宾夕法尼亚女子学院,而不是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因为刚刚成立的乌尔西努斯学院。
乌尔西努斯的年鉴《Ruby》最初由 1897 届学生出版。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塞缪尔·弗农·鲁比 (Samuel Vernon Ruby) 教授。1896 年,他在进入 Bomberger Hall 时倒下,死在教堂的小教堂里,周围都是聚集在那里进行晨祷的学生和老师。
=== 20世纪===
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初,Ursinus 的男生入学人数从 535 人减少到 350 人。战争期间,乌尔西努斯齐心协力从全国各地招收军事学生,甚至购买了海军 V-12 部队。 1939年至1940年间还接收了3名因战争而从奥地利和德国流亡的学生。
1988年,F.W.奥林基金会向乌尔西努斯拨款537万美元,用于建造一座人文大楼。
菲利普和穆里尔伯曼艺术博物馆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