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ge),名字来自一位纺织商人约翰·欧文斯,他用96,294英镑创办了这所学院,1873年该校迁至现址。1880年,该校被授予皇家宪章,并成为新成立的维多利亚大学之第一间成员院校。其后,利物浦大学学院和里兹约克郡学院分别于1884年和1887年加入维多利亚大学。1903年,利物浦大学学院脱离维多利亚大学,单独成立为利物浦大学;而1904年,约克郡学院亦脱离维多利亚大学,成立为里兹大学。此后曼彻斯特分校作为维多利亚大学的残余部分,易名曼彻斯特维多利亚大学,也常被简称为曼彻斯特大学。在其与曼彻斯特科技大学合并前,有一万八千多名全日制学生,是英国最为著名的研究型大学之一。
曼彻斯特维多利亚大学与曼彻斯特科技大学于2003年3月达成合并之共识。2004年10月22日,两校正式合并,曼彻斯特大学就此诞生。在合并之前,曼彻斯特维多利亚大学和曼彻斯特科技大学的前教职员和毕业生中共有23位诺贝尔奖得主,2004年合校后又增加了3位诺贝尔奖得主。曼彻斯特在科学方面传统上表现出色;它是原子核本质由欧内斯特·卢瑟福发现的地方,世界上第一台电子存储程序计算机就是在该大学建造的。与该大学有关的知名科学家包括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奥斯本·雷诺兹,尼尔斯·玻尔,詹姆斯·查德威克,亚瑟·舒斯特,汉斯·格里尔,欧内斯特·马斯登和巴尔富尔·斯图尔特。在其他领域,如数学,保罗·埃尔多什,霍雷斯·兰姆和艾伦·图灵有所贡献;在哲学方面,塞缪尔·亚历山大,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和阿拉斯代尔·麦金泰尔也有贡献。作家安东尼·伯吉斯,普利兹克奖和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史特灵奖获奖建筑师诺曼·福斯特和作曲家彼得·马克斯韦尔·戴维斯都曾就读于曼彻斯特大学或在该校工作。
=== 合校至今(2004年至今) ===
现在的曼彻斯特大学于2004年10月1日正式成立,并由英国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向其授予新的皇家特许状。曼彻斯特大学在2005年获得首届泰晤士高等教育年度大学荣誉后,再于2006年被评为星期日泰晤士报年度大学。新大学的创校校长是艾伦·吉尔伯特,他此前为墨尔本大学的校长,并于2009至2010学年结束时退休。2011年至2015年间,大学扩建了校园,并成立了曼彻斯特癌症研究中心和国家石墨烯研究所等尖端设施,从而巩固了其在石墨烯研究领域的地位并攀升了全球排名。
== 校园设施与建筑 ==
有别于校园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的建筑及设施座落于曼彻斯特市中心各处。曼大整体可略分为沿牛津路一带而立的南校区及邻近萨克维尔街的北校区。曼大主要的学生宿舍区位于偏南的法尔洛菲德,其离大学中心地带约有3.2公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