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 Senior Project)体系奠定了基础。尽管图克斯伯里博士从未使用“进步主义教育”等词汇描述巴德的课程体系,学校仍被后人视为采用进步教育的先驱。在1943年,教育家路易·T·贝尼泽特撰写《进步主义学校的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 in the Progressive College)中,将巴德学院作为三个案例分析之一。
1940年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巴德学院成为许多欧洲学者、艺术家的避难天堂。其中包括有政治理论家汉娜·阿伦特、精确主义画家斯特凡·赫希、《柏林日报》主编菲利克斯·赫希、小提琴家埃米尔·豪泽、语言学家汉斯·马尔尚,心理学家韦纳尔·沃尔夫和哲学家海因里希·布吕赫。
在1944年,因为战争影响,巴德学院入学率显著降低,从而对学校财政产生重大压力。为提高入学率,巴德学院改为男女同校制度。1944年后学校变称独立的、世俗性学院。入学生也从1944年的137人翻倍为1947年的293人。1950年代,基于学校拥有布莱兹伍德地产和图克斯伯里楼后,学校扩充了150名的入学人数。
=== 二战后 ===
1969年,在巴德学院发生了一起警方突然搜捕行动,它激发了校友唐纳德·费根和沃尔特·贝克的灵感,并在1973年为他们的摇滚乐团史提利·丹撰写了一首《我的老学校》。此外小说家、艺术家、巴德校友瑞琪·杜科尔内曾称费根写过一首《瑞琪,不要丢掉那个号码》以纪念他们的友谊。
1975年,曾是法兰克尼亚学院史上最年轻的校长里昂‧波特斯坦当选为巴德学院校长,他被视为学校学术和文化复兴与发展的功臣。他拓宽了教学专业面;后现代主义的教学楼群相继建立后,学生数量也增加了超过400%。新的学校设施有弗兰克·盖里设计的理查德·B·费舍尔表演艺术中心、罗伯特·文丘里设计的史蒂文森图书馆、拉斐尔·维诺利的雷姆-凯登科学及计算中心。此外,超过35个附属机构、中心、项目,均在波特斯坦时期陆续建立,范围覆盖在当地、纽约州乃至不同国家。
== 校园 ==
巴德学院占地面积大约1,167,090平方英尺,包括有70座建筑楼。尽管校园建筑楼群呈现出各类建筑风格,校园整体主要深受学院哥特式建筑风格和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影响。
巴德学院的历史建筑,是与学院的早期发展,及哈德逊河历史遗产的形成背景有关。在20世纪后期的建筑浪潮中,学院的一些标志性建筑吸收了一些著名建筑师的设计,包括罗伯特·文丘里、弗兰克·盖里和拉斐尔·维诺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