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 Schede)、扬·格鲁特 (Jan Gruter)、马丁·奥皮茨 (Martin Opitz) 和马特乌斯·梅里安 (Matthäus Merian) 等人物都曾在该大学任教。它吸引了来自大陆各地的学者,发展成为文化和学术中心。然而,随着 1618 年三十年战争的开始,大学的知识和财政财富开始下降。 1622年,当时举世闻名的帕拉蒂纳图书馆(大学图书馆)从大学大教堂被盗,并被带到罗马。此后的重建工作被国王路易十四的军队击败,他于 1693 年几乎完全摧毁了海德堡。
由于后期的反宗教改革,大学失去了新教特征,并受到耶稣会士的引导。 1712年至1728年,旧大学在大学广场上建成,当时称为多莫斯·威廉敏娜 (Domus Wilhelmina)。在耶稣会士的努力下,一所预备神学院成立了,即卡罗姆博罗梅姆神学院,其学生也在大学注册。耶稣会镇压后,他们所办的大部分学校于 1773 年落入法国拉撒路会手中。从那时起,学校的状况就每况愈下。
与此同时,大学本身的声望继续下降,直到最后一位选帝侯查尔斯·西奥多(Charles Theodore)统治时,他为所有院系设立了新的教席,建立了选举科学院等科学研究机构,并将政治经济学学院从凯泽斯劳滕转移到海德堡,在那里与大学合并为政治经济学学院。他还在邻近城市曼海姆建立了一个天文台,耶稣会士克里斯蒂安·梅耶尔担任台长。为庆祝大学成立四百年,选举人批准了一份修订后的章程,委托几位教授编写。大学的财务、收支都井然有序。当时,学生人数从300人到400人不等;禧年,有 133 人入学。
由于法国大革命造成的动乱,特别是《吕内维尔条约》,该大学失去了莱茵河左岸的所有财产,因此完全解散是在意料之中的。
=== 19 世纪和 20 世纪初 ===
这种衰落直到1803年才停止,当时巴登大公卡尔·弗里德里希将大学重新建立为国有机构,并将位于莱茵河右岸的普法尔茨地区分配给了他。从那时起,大学就以他的名字和鲁普雷希特一世的名字命名。卡尔·弗里德里希将大学分为五个院系,并自任校长,他的继任者也是如此。在这十年间,浪漫主义通过克莱门斯·布伦塔诺(Clemens Brentano)、阿希姆·冯·阿尼姆(Achim von Arnim)、路德维希·蒂克(Ludwig Tieck)、约瑟夫·戈尔雷斯(Joseph Görres)和约瑟夫·冯·艾亨多夫(Joseph von Eichendorff)在海德堡得到表达,德国中世纪的演讲、诗歌和艺术开始复兴。
德国学生会的影响很大,首先是爱国的,后来是政治的。浪漫主义最终消亡后,海德堡成为自由主义和支持德国民族团结运动的中心。历史学家弗里德里希·克里斯托夫·施洛瑟(Friedri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