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环境 ==
=== 格局概览 ===
麻省理工学院占地168-英亩(68.0-公顷)的校园坐落于查尔斯河以北一英里的剑桥市,由麻省大道分为东西两区。不少的学生宿舍及活动设施位于西面,而多数的学术大楼则在东面。沿著麻省大道而起的七号大楼被认为是无尽长廊及整所学府的入口。哈佛大桥是最为靠近的桥梁,此桥以斯穆特(非正规单位)划结,是麻省理工学生的恶作剧之一。麻省湾红线铁路肯德尔/麻省理工站位于肯德尔广场校园的东北边界。麻省理工校园周围高科技公司林立,它们有的为现代化办公大楼,也有的为重建的工业大厦。除此,也能找到具不同楼价的住宅社区。
每一栋大楼都有一个编号(前面或有「W」、「N」、「E」或「NW」四个用以标示方位的英文字母),亦有自己的名称。一般而言,人们多以编号称呼学术或办公大楼,名称称呼学生宿舍。编号大致是按照每座大楼面世的先后次序,以及它们与中央校园麦克劳林建筑群的距离分配。除了地面走道,地下也有不少连接各个大楼的隧道,方便人们躲开恶劣天气。
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园核能研究反应堆为全美最强大的大学核反应堆之一。不过,此设施因非常接近民居而惹来了一些争议。校方一再强调,有关设施的保安系统非常完善,不会有安全问题。1999年,比尔·盖茨向麻省理工捐助了两千万美金建造名为「威廉·H·盖茨大楼」的电脑实验室,此建筑物由法兰克·盖瑞设计。虽然微软公司亦曾向校方提供捐款,但这是比尔·盖茨首次以私人名誉提供资金。其他著名校园建筑包括了加压风洞及船模水池,用以测试海上船只或设备模型。
麻省理工的无线网络覆盖全校园(面积达9,400,000平方英尺(870,000平方米))。此系统于2005年面世,共有近三千个连接点。
2001年,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就麻省理工的危险废物处置方法提出诉讼,指校方违反了《水净化法例》及《空气净化法例》。学校最终被罚款15.5万美金,后制定了三项环境改善方针。除了发动校园扩建筹款活动,校方还筹备了资金重新设计各个大楼,以提高它们的能源效益。替代燃料校车、公共交通资助、热电厂建设(提供校园电力及热能)等均为学校为减少环境破坏而推出的额外措施。
麻省理工警卫部、地区及州警察局于2009-2011年期间,共接获的校园罪案包括:12宗性罪案、6宗抢劫案、3宗袭击案、164宗盗窃案、1宗纵火案、4宗电单车盗窃案,共牵涉22,000位学生及学校职员。
=== 建筑风格 ===
麻省理工建筑与规划学院是全美第一所建筑学院,一直以来设计了不少风格前卫的建筑物。第一批建于剑桥校园的大楼常被称之为「麦克劳林建筑群」,因它们是在校长理查德·科伯恩·麦克劳林的监督下完工。这些由建筑学大师威廉·W·博斯沃思设计的大楼,是全美第一批以钢筋混凝土建成的非工业建筑物。博斯沃思的设计灵感来自二十世纪初的城市美化运动,并参照了万神庙的风格建造内含巴克工程学图书馆的大圆顶。大圆顶面向每年毕业典礼的举办地点——基利安阁。周边的石灰石大楼刻有一些重要的科学家与哲学家之名。
阿尔瓦尔·阿尔托所设计的巴克舍(1947年)、埃罗·沙里宁的麻省理工教堂与克雷斯吉礼堂(1955年)、贝聿铭的格林大楼、德雷福斯、朗多、威斯纳大楼均获誉为是二战后现代化建筑风格的标杆。另一些诸如法兰克·盖瑞的史塔特科技中心(2004年)、史蒂芬·霍尔的西蒙斯舍堂(2002年)、查尔斯·科雷亚的四十六号大楼(2005年)、槙文彦的媒体实验室等更为现代化的建筑物,与波士顿区内的大片古典式建筑大有不同。它们常获称之为「星级建筑」;不过,2010年的《普林斯顿评论》却将之列入二十所「校园拥挤、不堪入目或两者皆是」的名单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