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维基】
【繁体中文转简体中文】
芝加哥大学(英语:University of Chicago),简称芝大(UChicago),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是一所世界顶级私立研究型大学,美洲大学协会创始会员之一,常年位列各大学排行榜世界前十。
芝加哥大学1890年由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创办。大学由一所本科生院和四所研究生学部(生物科学学部、艺术人文学部、物理科学学部、社会科学学部)组成,并在研究生学部下设各学系和研究所。此外,该大学还设有八个职业学院,覆盖商业、社会工作、神学、继续教育、 公共政策、法律、医学和分子工程等领域。大学在伦敦、巴黎、北京、德里和香港以及芝加哥市中心设有学术中心。
芝加哥大学在众多领域开创了芝加哥学派,包括芝加哥经济学派和芝加哥社会学派。芝加哥大学是法律经济学的诞生地,是经济学、社会学、法学、人类学等学科全球最重要的学术中心之一。曼哈顿计划开始后,在恩里科·费米的领导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控核反应堆——芝加哥一号堆,开启了人类的原子能时代,并创立了美国第一所国家实验室阿贡国家实验室和之后的费米实验室。2013年,海洋生物学实验室也成为芝加哥大学的附属实验室。
截至2020年10月,芝加哥大学的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员包括100位诺贝尔奖得主(世界第四)、10位菲尔兹奖得主 、4位图灵奖得主、25位普利策奖得主、15位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得主。现任教授中有近70位美国国家科学院(44位)、美国国家工程院(9位)和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14位)。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曾长期在芝大法学院任教。体育方面,芝加哥大学是大学运动联盟的成员学校之一。
芝加哥大学培养了众多华人菁英,包括李政道、杨振宁和崔琦三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中华民国前副总统连战、法学家梅汝璈、医学家吴阶平、物理学家叶企孙、气象学家郭晓岚、经济学家邹至庄和林毅夫等。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远哲、数学家陈省身等也曾长期在芝加哥大学任教。
== 历史发展 ==
=== 19世纪 ===
芝加哥大学的前身是由美国浸信会在1857年建立的老芝加哥大学,该校在1886年由于财政问题而倒闭。1890年,在石油大王约翰·戴维森·洛克斐勒的慷慨捐助后,该校在20世纪初成为世界级的一流私立大学。这次捐款也被洛克菲勒本人称为“最明智的一次投资”。1891年7月1日,丹尼森大学前教授威廉·哈珀成为该校的首任校长。1892年10月1日,芝加哥大学正式开课。芝加哥大学最早建立的系所包括商学院(1898年)、法学院(1902年)和东方研究所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