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会 ===
芝加哥大学拥有十六个兄弟会,截止2017年大约有20%-25%的学生参与其中。
=== 宿舍 ===
芝加哥大学校园提供7个大型学生公寓(Residence Hall)以及39个学生住宅(House),平均70个学生住在一个House当中。第一年的学士生被要求在校园内的宿舍中居住,而所有学士生中大约有60%居住在学校提供的学生舍中。校方另提供28个学校附近的研究生公寓。
=== 竞赛 ===
1987年起,芝加哥大学开始举办一年一度为期四天的Scavenger Hunt竞赛,大量的学生团队出发去寻找先前在各地被放置或藏匿好的新奇物品。
=== 校训 ===
== 著名人物 ==
截止至2020年10月,芝加哥大学的校友、教职工和研究人员中,曾产生过100位诺贝尔奖得主(请参考各大学诺贝尔奖得主列表)、位列世界第四,以及10位菲尔兹奖得主和4位图灵奖得主。截止2018年,15位教授荣获过美国国家科学奖章,现任教授中有超过60位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和国家医学院院士。
=== 学术界 ===
==== 自然科学 ====
陈省身,著名数学家、20世纪微分几何之父,曾长期担任芝加哥大学数学教授。
安德烈·韦伊,著名数学家、布尔巴基小组创办者之一,曾在芝加哥大学任教。
桑德斯·麦克莱恩,著名数学家、范畴论创始人之一,芝加哥大学教授,曾获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
恩里科·费米,著名物理学家、“原子能之父”、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教授,为纪念他,芝加哥大学专门成立恩里科·费米研究所。
詹姆斯·弗兰克,著名物理学家,以“弗兰克-赫兹实验”闻名,19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教授,为纪念他,芝加哥大学成立詹姆斯·弗兰克研究所。
爱德华·泰勒,著名物理学家、“氢弹之父”,曾在芝加哥大学任教。
阿瑟·康普顿,著名物理学家,192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康普顿效应的发现者,曾长期担任芝加哥大学教授,芝加哥大学冶金实验室主任。
罗伯特·密立根,著名物理学家,因在芝加哥大学进行了油滴实验而获得19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芝加哥大学教授。
阿尔伯特·迈克耳孙,著名物理学家,首先进行光速的测量、获得19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第一任主任。
利奥·西拉德,核物理学家,1933年提出了核链式反应,1939年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致信美国总统罗斯福(爱因斯坦—西拉德信),促成曼哈顿计划。
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杨振宁、崔琦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他们均从芝加哥大学物理系获得博士学位。
埃德温·哈勃,世界著名天文学家、星系天文学之父,哈勃望远镜以其命名,获芝加哥大学天文学博士。
卡尔·萨根,天文学家、科普作家,获芝加哥大学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
华人物理学家叶企孙、周培源、吴有训以及华人气象学家郭晓岚、叶笃正曾在芝加哥大学求学。
威拉得·利比,196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在芝加哥大学任教期间利用碳14发明了放射性碳定年法。
李远哲,台裔化学家、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曾在芝加哥大学任教。
詹姆斯·杜威·沃森,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二十世纪分子生物学领军人物,芝加哥大学学士毕业。
乔治·比德尔,195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遗传学家,曾担任芝加哥大学第7任校长。
莫里斯·希勒曼,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疫苗学家之一,一生发明了超过40种疫苗,包括乙肝疫苗、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等等,每年拯救约800万人的生命。
华人医学家吴阶平、丁光生、俞霭峰、卢于道均曾在芝加哥大学求学或工作。
罗伯特·弗洛伊德,计算机科学家、1975年图灵奖得主,芝加哥大学学士毕业。
廖述宗,台湾生医学家,知名于摄护腺癌症研究,芝加哥大学荣誉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 …